我們的地球誕生于大約46億年前,在這漫長的時間里,它曾經歷了無數次的地質變遷與物種興衰,從早期人類祖先的出現,演化到現在的人類,整個過程僅有數百萬年的時間。
相比之下,我們人類的出現,只不過是宇宙時間長河中的一瞬。不過自人類誕生以后,憑借著獨特的智慧與創(chuàng)造力,在地球上迅速崛起,成為了新一代的霸主。
上一代統(tǒng)治地球的霸主-恐龍,在地球上也生存了長達1.6億年的時間,那么人類能生存多久呢?1億年后是否還存在人類呢?
相信很多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,畢竟與恐龍相比,我們有著更先進的科技與文明,用來應對各種危機,包括當年毀滅恐龍的小行星。
但有一種觀點認為,現實遠沒我們想象的這么樂觀,人類很有可能在幾千年之后就從地球上消失了。這是為什么呢?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。
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,人類通過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,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后,才逐漸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。
回顧過去,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們人類的文明一直在不斷地發(fā)展壯大,科技水平也越來越高,或許到未來的某一天,人類的進化,就不再是通過自然選擇,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。
畢竟在可觀測宇宙中,人類的壽命有限,身體也太過脆弱,甚至在地球上,很多極端地區(qū)我們都無法到達。
而且隨著文明的不斷發(fā)展,需要處理的知識和信息量也會越來越大,人類的學習能力、信息處理能力存在局限,很可能會逐漸成為進一步發(fā)展的障礙。
要想突破自然選擇的緩慢進程,必須將科技的力量融入進來,通過基因編輯技術,生物增強和人工智能相融合,實現對疾病更強的抵抗力,更高效的學習與處理信息的能力。
在幾百或者上千年以后,人類或許能夠通過意識轉移技術,將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機器身上,從而脫離對肉身的依賴,畢竟以碳基生命體為載體,還是有些脆弱的。
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,我們人類應該被稱為“具有高等智慧的機器”。據科學家估算,根據人類目前科技發(fā)展的速度,最多幾千年的時間,我們就能實現意識上傳。
這也就是說,當地球上最后一個人完成了意識轉移后,人類就不復存在了,更別說1億年之后了。
然而,目前我們也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,那就是地球自身的環(huán)境越來越差,人類的活動也在不斷地破壞地球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從氣候方面來看,由于人類大量的排放溫室氣體,導致全球氣溫上升。
如果碳排放保持不變,到2100年氣溫升幅能達到3.5℃。在3億年前石炭紀案例中,溫度升高4℃就能使海洋缺氧面積從4%擴大到22%,這會造成底棲生物大規(guī)模滅絕。
并且,目前碳排放的速率是地質時期的數百倍,如果不加以遏制,就有可能會導致極端天氣的出現,降雨更大,干旱更頻繁,地球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也將瀕臨崩潰,人類也將失去適宜生存環(huán)境。
總之,我們與其思考1億年之后是否還存在人類,不如先過好當下的每一天,愛護并保護環(huán)境,合理發(fā)展科技,未來的事情,誰也說不定,或許我們還能憑借科技,去其他的星球生活呢!